添翼:立志让青春因STEM再次绽放

网友投稿 2019-05-03 10:23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05/1023143T3-0.jpg

我叫依任,1998年新邵四中高中毕业,2002年湘潭师范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2002年、2003年考取经济学研究生两次均未成功,2007年考取了广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2002—2013年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2007—2015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2015—2017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期间,兼任4年高中班主任,兼职10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借调永州四中半年。2017年—至今从事教师培训工作。

自从2017年10月正式学习STEM以来,全身心投入,已慢慢上路,既有挑战自我的快乐,也有少许收获的满足,可感觉与之前挚爱的心育疏远了一些。也许,这源于那一段时间看生涯规划书太多,越思考越感觉自己的专业生命似乎可再次起航。

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翻箱底找出此文,来纪念曾经的努力与坚持。虽不是告别心育,却已在STEM有了新开始新期待。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05/102314GZ-1.jpg

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心理教师梦

我的梦想,就是在心理教育这条路上走下去,守望着学生们实现他们的梦想!正如《中国教师报》的编辑所言,“年轻的唐添翼老师,不是‘星光四射’的‘名师’,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也没有‘突出卓越’的贡献,但他那份坚持却深深打动了我们。他的成长环境并不优越,经历也算不上一帆风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有自己的梦想,并执著地追求……”

梦想的种子

无数次被问起,我为什么选择心理健康教育?

其一,进入大学后,经常梦见自己在高考考场或得知自己落榜而惊醒。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有时会整晚失眠,还经常担心自己会因意外而离开人世。直到与上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高老师的一次“简单”对话,才分析出其中的缘由。从小喜欢“放纵”的我直到高二时才突然意识到“唯有学习才能改变我的命运”,从此全心地的投入学习,如“做完早操一个人仍忘我地站在田径场思考问题直到班主任提醒才离开”、“天气不好时很容易误到早餐店去吃中餐而被人笑话”、“午休时经常梦见做出难题大笑而惊醒室友”等,疯狂的努力获得了高考的成功,而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暴发户”。刚准备去读大学时,我家附近一位研究生刚毕业就在找工作体检时被查出癌症,生命很快就终结。这些事在潜意识中滋生出一个念头,“我那么努力一旦突然离开这个世界,不是什么都没得到,更不用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其二,我在大三时用“父亲写给我的两封书信”让美术系一个女生重新审视并改善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读大三时,寝室新安装了电话,但我一直保持着刚进大学那会与父亲每学期通两三次书信的习惯。某天,室友因有急事外出,把“接待”同乡的任务交给我,不知怎么的,她就聊起了她与家里人的关系,说着说着眼泪就出来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灵感,我突然想到了父亲给我写的信。其实信的内容很简单,每封都差不多是两页半信纸,结构也一致,先是跟我讲讲家里的情况,如农活完成得如何,父母亲的身体状况,顺带还会讲下我伯父家的情况。

接着就是回复我告诉他们我碰到的一些问题,问题很杂,如关于对金钱的看法、对学师范的感受、对某些课程的想法、对如何与老师和同学处理关系等,我父亲虽然是初中教师,很多问题也回答不出所以然。但会讲出他是如何看的,看到这些问题的体会是什么?最后,还会花比较长的篇幅来鼓励我,尤其是会用一些书上的小故事或者我家附近最近发生的事来引导我。当我念完第一封信时,她陷入了沉思,过几分钟要我给她第二封信看。在看的过程中,她明显越来越激动。等看完,她又提出能不能再看一些时,我拒绝了。我接着说,如果你想看父母亲的信,很简单的,你给你的父母亲写信,他们肯定会回复你的。她突然眉目舒展开来,似乎领悟到什么……这是我接触心理学后,第一次无意识的在生活中“助人自助”,因之前都是为化解自身内心的矛盾与焦虑。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助人的快乐甚至幸福。

其三,工作几年后,我发现在处理学生“早恋低龄化”、“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时,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独特的魅力,更加坚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也深信心理辅导或咨询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处理学生恋爱时,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追求真善美—中学生恋爱的是是非非》,流程是这样,先是“情景聚焦”,请述一个学生就恋爱问题找我咨询的案例,让学生们明白我对学生恋爱的基本态度,中学生恋爱不是早恋,这是只有在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这样,就去掉了“早恋”这个标签,以至于在接下的活动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第二个环节是“以一敌百”,由我讲中学生恋爱的好处,学生讲中学生恋爱的坏处,进行辩论。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满足心灵的需要、因为想要博取对方的好感会改掉一些坏习惯、可以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可以让你学会怎样去关爱一个人、有爱与被爱的温暖、单调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调味品等等,一共总结了三十多条。同样,成年人认为的中学生恋爱的坏外,学生基本都能找全。学生们都异常兴奋,以为我鼓励他们谈恋爱。当我讲到第三个环节“恋爱解秘”,包括中学生恋爱的特点有外露、盲目、浅薄、大胆、传染、矛盾等,中学生恋爱的原因有亲情缺失、从众好奇、精神压力、模仿刺激、误解逆反、舆论宽容等,他们冷静了下来。我就顺势讲第四个环节“花开有时”,从报道的新闻中当选取了“用鲜血灌溉的早恋之花”一系列案例,提醒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活动进行到这里,气氛很压抑。恋爱的好处有那么多,坏处也不少,学生下也不知道如何办才好?这时,我就引导他们认识恋爱的所有好处是可以通过亲情和友情来获取的,但亲情和友情绝对不会带来那些坏处。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如何与异性交往,如尊重、自然、适度、自爱等。同时得出结论,爱的真谛就是追求真善美!如果是单独讲恋爱问题,我经常会这样引导,一个把精力放在恋爱上的学生,他明显会影响学习,而学习是学生的基本职责,放弃基本职责的人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怎么可能对“你”负责,就算是恋爱也很可能是玩玩而已。对于有学生看到恋爱的学生成绩也有很好时,我就引导他们思考,如果那些学生不恋爱与他自己相比,是否会更好呢?

对于现在学生出现的“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我在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时,根据我特长与导师建议就选取了“网络对高中生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那些策略在实践中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然而,作为一个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要实现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梦,并不容易。2003年在学校宣传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013年创办湖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这一路走来,我对自己的要求或追求的目标就是“有思想、肯实干、很谦虚”,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思考中前进,在前进中思考”,努力地去靠近这个目标。

追梦的故事

2006年,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吹进了我们大瑶山,平常爱思考的我就上网查阅了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概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资料,心想,如何让我所学的心理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作用呢?我继续查阅了很多相关论文,最后准备就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推进新课程改革写一篇论文,我从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调整教学以满足个体的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自己感觉还可以,就投递给一个杂志社,另外还上交到市里去参加评奖。杂志社很快就回信,说需要版面费,我就没有发表了。

正在有点失望的时候,接到市里的通知,要我代表永州市高中学校去参加全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比赛。当时是又兴奋又激动,但冷静下来,很多困难就摆在面前。我自学了3年多心理学,但只在网络上看过几节心理课,自己从未有亲身体验。是进是退,很是迷茫,当晚睡得不是很好。第二天,学校领导就对我说,你一定要把这件事搞好,市里是第一次直接点名要我们学校的教师去参加省级比赛,按惯例都是要进行选拔的。没有任何退路的我,跟市教科院唐佐明主任联系后,他告诉我时间很紧,只有一星期的准备时间,要我自己坐车到零陵去拿教材。江华到零陵被一座大山阻隔,那时还没有火车,要坐三个多小时的汽车。一路上,感觉压力很大。拿回教材,我就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准备工作,把自己平身所学都拿了出来,但是总觉得心里没底。

四天后,市教科院唐主任等领导到学校来指导我,一共大约有六七个人听了我的说课。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当时有点懵了。他们最后总结到,说不怪我。因为一是时间紧,二是我没上过心理课。还说永州市极少有学校开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看到我的参评论文《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推进新课程改革刍议》才向学校领导打听我的,他们对你的工作态度评价很高,看得出来,这几天你也很用心……第一点,是没办法的了。因为第二天就要坐车去常德桃源比赛。第二点,还是有办法的。当天中午,我就在学校的中型会议室上了我第一节所谓的心理课,还请来好朋友帮着照相。回想当时的情景,还真有点后怕。但是因为我一直坚信,任何事你首先要去尝试才可能成功。到桃源二中比赛,产生了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现场观摩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第一次现场观摩说课,第一次看见那么多心理老师……最后,评委老师的评价是理论功底很深,但实践经验不足。唐主任拍拍我的肩膀说,我没看错你。

虽然,这次比赛,我只拿回来一个省二等奖,但是这次比赛的结果成就了不同一般的“2007”,2007年我校开设校本课程时选择了心理健康教育,顺势我便组建了学生心理社团,第二年在学校就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在给学生的辅导过程中,我始终认为保密、专业、守诺一样重要,三者都是心理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一次意外的丢手机事件,学生知道了我手机的通讯薄中都是字母与数学的组合,而不是简单写求助学生的姓名。

之后,还尝试着组建家庭心理成长读书俱乐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我一下子从业余爱好变成了一个兼职的心理教师。一次上网时发现湖南教育网正在招版主,我便建议他们新设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版块并申请当版主,通过多次联系后,我成为了朱张渡口心理健康版块的版主。这两件事加速了我的成长步伐。我明白没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是很难搞好这个版块的,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必去的就是书店。当当网和淘宝网的购书记录也见证着我的阅读史。国家心理咨询师每个版本的教材和试题,全国比较认可的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或读本,我都认真钻研过。从过去凭兴趣看书变成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阅读。

随着阅读延伸,我在《中国教师》杂志无意看到一组纪念“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十周年”的文章,它深深的打动了我。通过近半年的准备,以专业和总成绩两个第一考入了广西师范大学,之后每次寒暑假都是在桂林度过,2010年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教育硕士,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为自己在将来面对任何困难和质疑时都能保持足够的信心。碰巧的是我论文答辩的第二天就是5月25日,也就是常说的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节,我以最快时间赶回江华,组织“江华心理服网现场咨询活动”,积极宣传学校心理教育,并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这次活动我召集了4名心理老师,晚上活动结束时,还邀请教育局领导与我们共进晚餐。这次活动直接来咨询的人并不多,但却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县城为很多人所知晓。下半年,县庆的时候,我又组织一次现场咨询活动。开展的这两项活动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自己还要贴出一些钱。但通过这两次活动,加强了与周边学校心理教师的联系,我们都感觉找到组织了,这也是后来我对组织和参与心理民间组织热情很高的原因之一,心理教师确实需要抱团取暖。对比我平时非常朴素的穿着,很多人都觉得我是一个追求事业的人,这些更拉近了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2008年10月,我意外收到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寄给我的一封信。在信中介绍了湖南省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情况,包括委员会团体理事单位入会事宜和学术年会召开时间和内容等。我跟校长进行详细的书面汇报,尤其提到对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作用,校长当即决定让我入会,并要我准备材料参加学术年会。在这次年会上,我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第一个就主动发言,介绍我校如何构建‘理想+民族特色’的心理健康校本教育体系的情况。与会专家和教师很感兴趣,最后整个小组讨论的时间,基本是他们问,我则来回答是如何想和如何做的。有几个问题是2007年在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我就“论瑶族传统美育资源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小组发言后,中央民族大学的两位教授问过的问题,回答起来很轻松也比较令人满意。第二天,代表高中组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通过这些,我校的心理健康校本教育体系在理论和系统架构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我自己也被很多心理专家和老师所熟悉。2008年至2012年,我连续五年在湖南省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经验介绍。

随着工作的推进,出差的机会多了,但每次都是住最便宜的旅馆。有一次去广西桂林出差,住了4晚,只花了120元,学校会计都感到惊讶!坐车,我也是选便宜的坐。有一次去张家界,用四十多元坐了近13个小时的火车。同时每次开会或学习回来,我都会认真写报告,谈收获、谈建议、谈个人努力的方向等,把每次学习都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正因为这样,校长对我出差很放心,相信我是真去学习,而不是借机游玩或者浪费时间。每次一有学习、研讨的机会,都会批准我参加。当然,平时也很注重了解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宣传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及时向领导汇报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想法和做法,这一直都是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让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领导零距离,随之而来的是工作环境的宽松,对于需要开创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这比经费更重要。但我工作以来从未向领导就自身的利益问题提过要求。

2009年湖南省举办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等省城一个心理老师告诉我时,市县已经确定人选,通过与省继教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永州市教师工作科多次电话汇报,来回起码打了二十多个电话陈述理由,讲自己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介绍自己是如何开展工作,并讲了讲自己工作取得的成绩,重点讲了我将来如何在市县推进这项工作,把省级骨干的这种带头示范作用发挥出来,最后承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特意为我增加了一个名额。在那次培训中,听到了江光荣、彭运石等知名专家的学术讲座,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去县教育局人事股批字确认时,结识了主管师训的王晨凤股长,她成为了我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人物。就在那一年的江华县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她和县师训处的蒋主任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同时推荐我担任主讲教师。

为了准备这次讲座,我整整用了两个月,也就是一个完整的暑假来做这一件事。我当时是这么想的,虽然以前在其它学校也举办过讲座,但这是县教育局第一次安排,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己能达到的最高质量,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资源,不厌其烦的修改,再请有经验的老师帮我看,然后又去不断完善,反反复复修改近二十次。最后,确定了以新教师角色转换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两个内容,以案例讲述为主,并安排了与学员的互动环节。果然,讲座现场氛围很好。尤其是学员在结业写的总结当中,很多都是写我讲的内容及从案例当中受到的启发,很多赞美之词,看过总结的领导和其他主讲老师都觉得这个讲座特别成功。接下来,江华县几乎所有的培训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由我主讲。2012年担任了湖南省“国培计划”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现在永州市的教师培训中也逐步开设教师心理调适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并邀请我去主讲。因为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精心准备,就连PPT的制作,我也会很讲究,因而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我还会公布自己的电话和QQ,每次都有听过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加我QQ或打电话咨询有关问题,还有些学生把我的QQ和电话告诉需要心理辅导的亲朋好友。

就在这个学期,我已经连续五个星期日去永州电大为特岗教师讲课,以幽默的风格和亲身的经历让大家沉浸其中,尤其是在讲到我如何组织家长会时,他们都佩服极了。虽然每次来回都要坐五个多小时的火车,自己感觉有点累,但是因为没有耽误学校的工作,感觉很心安。这是我一向坚持的原则,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干其它的才是锦上添花,否则别人会说是不务正业。我一直从未以任何借口来推托或耽误学校的工作,有冲突时会提前完成或利用休息时间补好。现今,我在学校仍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的两门课的教学工作,还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教科室副主任。

同时我想,既然自己的讲座能给别人启发和收获,那么别人的讲座同样会给我启发。顺着这个思路,我从娄底的杨老师、永州的蒋老师那里获得了教育部示范性远程培训和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的账号,并进行了细致认真的学习。因工作积极,2012年市教师工作科李科长推荐我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教育部示范性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培训,她还给了我很多其它的锻炼机会。

2011年,被学校任命为教科室副主任,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之前,我已经在学校教科室担任干事6年,虽然很多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关,但我会尽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据了解,现在也有很多心理教师被学校安排当干事,普遍会担心自己专业会荒废。其实,我想只要有心,自我学习和提高是任何人和任何事都干扰不了的。如果你把“杂事”干好,领导反而会觉得你多才多艺。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在当干事4个月后,领导就觉得我很实在,主动把我纳入了我校当时唯一的省级课题《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研究》研究小组,我从心理学视角丰富了整个研究。2010年,在网络上看到省教科院卢副书记的《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我就主动给他写自荐信,用特快专递寄出后,很快就得到了回复,课题组让我负责“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后来,他把课题的申请书,课题的开题报告发给我,还发给我很多收集好的资料……让我基本知道了一个高水平的课题是如何运作的。接着,我去一些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

2010寒假,我一个人在学校的房间中度过,白天就是分析调研数据、查资料和看书,晚上就开始写作。很枯燥,但是很充实。有时想想,何必呢?但一想,是自己主动申请的,更何况是一个教育部重点课题。经过艰苦努力,三万多字的论文“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现状研究”出炉了,内心很是激动,看着桌上关于留守儿童的二十多本书,尤其是一本由留守儿童写给父母的信组合而成的书,我为他们忧为他们愁,如果此项研究能让少一些人给留守儿童贴“问题儿童”的标签,那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了!后来,卢副书记还推荐我参与其它课题研究。我无偿协助一些专家完成他们的研究工作,虽然都是利用休息时间,也感觉比较累,但对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开阔专业眼界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因为我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而信任我,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从来不会因个人的事情去寻求他们的帮助。2011年12月,由我组织实施的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校本教育研究》就是按着国家级课题的操作流程去研究,它的结题很顺利,并获课题成果评比省一等奖。

2013年1月1日,对于湖南很多心理老师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我们创办的《湖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开通了。这是受贵阳一中袁老师创办《心理月刊》和“心理老师之家”网站的启发,我们对2009年创办的《江华心理服务网》和2011年创办《湖南学校心理教育》内部电子期刊进行资源整合。建站目的是“免费为省内中小学师生提供心理服务”,建站宗旨是“扎根学校,公益服务,面向社会,推广健心”,当然,这里离不开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完成这些,要花掉很多业余时间,但是却提高了自身团队组织及管理的能力,自身专业水准在得到认可的同时,也发现了诸多不足,以此提醒、督促自己去不断地完善它。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或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我主动申请当班主任,连续申请了三年,2008年终于申请成功。到高三后,因为没有我所教授的课,就又从高一开始。有人便说,不带高三没有奖金。但我认为奖金不是我的目标,通过当班主任,不仅更了解了学生,走进了学生的心理世界,而且还把很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应用到了班级管理当中。不太了解我的人还说,我是为了出风头,当干事当班主任,当副主任也还当班主任。但我想,我的坚持我的梦,何必在乎别人看法呢?现今,我仍然快乐的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因为我一直认为,心理教师担任班主任是学校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推手。

当然,我也进行了仔细考虑。是不是不要当班主任了,万一没当好,会破坏我的声誉,何必要把自己推到一个这么大压力的工作岗位上。但只要一想到我一直倡导的心理教育生活化,即只有把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心情打理好,才会让人信服。同时,我常常告诫自己,自己心中有大事,绝不妨碍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这些都会在与人的交流中体现出来。

梦想在路上

在11年的工作中,我的工作得到一定的认可。2012年12月我校因课堂教学扎实、社团活动丰富、辅导实效突出,学校被湖南省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会员会评为“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12年七夕节,我还被邀请到省教育厅建言献策,并亲手把主编的《湖南学校心理教育》杂志呈送给了王厅长。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按常规把一名学生约到自己的心理辅导室,准备和她谈谈心。不料,这个小女生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发现你最近好像很忙,压力很大,要不要和我说说?”后来他解释道,她们班很多人都发现我这段时间精神状态不好。

当然,我的付出与回报远不对等,有时心里也想打退堂鼓,但想想那些凌晨给自己打电话的人是多么信任自己,想想那些外地给我寄信的人是多么期待我的回复,想想自己求学时代碰到的心理问题如果没人指点现在仍然可能会影响着自己,自己就更加坚定向前的信念,不会因为得不鼓励或帮助而停止前进步伐,也不会因为遇到挫折或委屈而轻易改变前进的方向!如果大家静下来想想,其实每个心理教师拥有的资源和机会都差不多。我的梦之所以能在路上,就在于“主动”和“坚持”!

正如湖南教育网编辑所言,“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也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的闪光,在于早早树立并始终坚持了自己的理想。无论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他都没有动摇想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梦。他的闪光,在于直面现实,懂得‘迂回前进’,不沮丧、不空等,以脚踏实地的努力打开局面,以行动实践梦想。他的追求,有弹性,有韧劲。他的闪光,在于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能动性,摒弃部分年轻人存在的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毛病,以分享的态度与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融入环境、影响环境、改变环境。他的闪光,在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通过职后学习,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准不断提高……”

附一:“给心理老师的一封信”征文

大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都设立了心理信箱,据了解,效果并不是非常好。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第一个学期的最后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张信纸,开展“给心理老师的一封信”活动。

具体做法是,征文对象:高一学生;征文范围: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或要求;上心理教育课的体会或收获,给心理老师的建议或意见,对心理成长小组发展的建议;自己或朋友的烦心事或问题,自己成长的困惑或体验,其它与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相关的内容均可;征文要求:真实,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长短皆可。用一张完整的纸书写,并注明班级和姓名。也可加副标题;征文评选:视参赛作品数量与质量,评出优秀文章10至30篇,并由学校统一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温馨提示:凡是需要教师回答的,请注明“请回复”。

以2011年下期的征文为例,征文活动从2012年1月4日发出评选通知到截止日期1月10日,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共收文章400多篇,并对其中注明需要回信的文章,全部进行了回复,共78封。活动中收集到了很多关于“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的建议”、“对心理老师的建议”、“对心理教育课的具体建议”以及“学生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等。2012年下期的征文取消了评奖,但学生参加也非常积极,我作为学校两名心理教师之一,就回复了56封信。

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尤其是增加了师生彼此之间的信任。我还将各种建议和意见进行整理,并认真分析,积极采纳,更好地推动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另外,对提出较严重问题的学生,将进行后续的关注与帮助,推动了学校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向前发展。

“给心理老师的一封信”征文最为有效的是,学生平时单独写信给教师有些不太好意思,而通过这样的活动则充分卸下学生这一思想包袱。时机放在第一个学期末,也是很好的,因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老师回这些信,会很累,但凡是一次回过50封以上信的教师,对现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都会有极为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也许,有些老师,认为评奖会有些不妥,但从实际中发现,学生不是在乎获奖,而是教师的回信。评奖会让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我们正在为学生的成长做事,对营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很大好处。

附二:“理想”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理想是人类的本质,人对理想的追求源于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一种指向未来的观念的能力。理想是人们价值追求的体现,是人对自身和社会需要的自觉意识。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如何融化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构建以“理想”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关键。

以“理想”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它的框架或主要内容仍然是与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主题相一致的。主要不同的是,在设计框架的中间过程加入了“理想”这个因素。如在“了解自己”或“我是谁”这个主题中,“我的理想”就应充分考虑进来,作为认识自我中一个重要方面即认识自己的理想。如在“让我们相处更好”这个主题中,交什么样的朋友,理想这个因素也应该充分考虑进来,是兴趣相投抑或志同道合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每个基本主题之中,“理想”都应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以“理想”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主要是形成“身临其境—思想冲突—理性思考—角色扮演—师生探讨—回归‘理想’—课外实践”的一种基本模式。在实践中,又可根据主题的不同,可以强化或删减某个环节,但学生的思维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认识—冲突—探讨—理性”四个基本环节,形式和内容上都应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但在理论上的探索需要进一步充实,在实践运用方面也还需不断完善。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在家长“再穷不能穷孩子”、“要让孩子先富起来”的观念影响下,中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很快。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消费主要趋向于人情型消费、炫耀型消费、恶习型消费和时髦型消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进行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重要主题。

树立合理消费的理念,从以“理想”为核心出发,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引发学生对合理消费的渴望,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其一,消费前判断应不应该消费;其二,消费时使购买价格尽量接近价值或不要超过成人购买价格太多;其三,消费后让购买物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最终使学生领悟合理消费理念和掌握理性消费的一般要领与技巧。

消费与理想的密切关系体现在:消费(购买最重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商品有助于理想的实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大富裕或还处在贫困中的家庭能拿出绝大部分收入让子女读高中,反映了家长或家庭是把子女教育问题放在第一位的,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以子女教育为首要任务,家长们的理想就是希望子女能一代比一代强,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天天想着自己的理想,但自己的零花钱一分也未花在与自己理想有关的事上。试问,他们的理想何以能实现?从另一角度看,学生消费也能反映出时下他所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以“理想”为核心,并不等于放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教学方法或技巧,只是给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一个灵魂性的东西,使得一切都能朝着自己的目标靠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此文写于2012年8月至12月,后经编辑李玲老师修改,收录在袁章奎老师主编的《做一个优秀的心理教师:20位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 。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05/1023151W7-2.jpg

文章链接一: 

“半路出家”的心理教师:一个青年教师的追梦之旅

湖南教育网 王轩

编者按: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也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他的闪光,在于早早树立并始终坚持了自己的理想。无论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他都没有动摇想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梦。

他的闪光,在于直面现实,懂得“迂回前进”,不沮丧、不空等,以脚踏实地的努力打开局面,以行动实践梦想。他的追求,有弹性,有韧劲。

他的闪光,在于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能动性,摒弃部分年轻人存在的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毛病,以分享的态度与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融入环境、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他的闪光,在于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实践,通过职后学习,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准不断提高,成就自己的职业发展。

有多少理想在现实中泯灭?有多少追求在繁华中迷失?有多少人一生为失落的梦悲叹?在教师节里,记者讲述唐添翼的故事,也许能带给许多有梦或者曾经有梦的年轻人一些启迪。

本网讯  大学学的是物理,毕业做的是计算机教师,却开办了所在学校的第一个心理辅导室和心理社团……这样的“转变”,正是永州江华二中年轻教师唐添翼的特殊事业轨迹,也是他凭着对教育和学生的满腔热情,自我学习、勤奋钻研的成长之旅。

怀揣“心理教育梦”的计算机老师

进入湘潭师院物理系后不久,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唐添翼爱上了心理学;而他自那时起,就形成了一个渐渐清晰的梦想:要在中小学当一名心理咨询师,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心理工作室,为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服务,帮助他们找回心灵自我……这,最终成为了他始终不变的职业理想。

然而,作为一个物理专业的学生,要去找一份“心理教师”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2002年,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唐添翼面对现实,权衡再三,决定采取“迂回战术”来实现梦想:他首先选择了去当一名信息技术课老师,也就是所谓“计算机老师”。而他所去的学校,在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一个在湖南省内相对偏远闭塞的地方,学校并没有开设心理课程,“心理教育”对于当地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

对于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毕业的许多年轻人而言,这样的困境并不鲜见——专业、职业、梦想完全不搭调: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工作与梦想不相干。面对这样的情形,一些人选择了放弃梦想,安稳工作;另一些人选择等待机会,跳槽走人。而唐添翼,却选择了一条脚踏实地的“迂回之道”:先在现有的工作岗位扎稳脚跟,同时一步步追求自己的梦想。

为了适应工作,唐添翼首先在工作之余自学了计算机本科的全部课程。2002年6月,他从学校一毕业,就自己购买了20多本计算机书籍,两个月“如同临战高考”,闭门不出,硬是啃完了。上岗之后,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至今,学校辅导学生信息学奥赛和电脑作品制作以及教师计算机作品获奖都由他保持着最高记录。为充分完成好安排给他的江华县中小学教师计算机高级等级考试课程的讲师工作,他对FLASH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学习。2006年,他还报考了广西师大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的教育硕士,最后以总专业分、总分“两个第一”被录取,被担任全国教育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李红波教授收为弟子。现在,作为江华县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唐添翼,已经在学校挑起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大梁。

进入学校第一学期,每个周末他就免费带学校的信息学奥赛兴趣小组,平时也经常积极指导和协助学校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各种软件的使用,还利用节假日帮助教师拍摄各种录相课,教师家里的电脑出了故障,都是“有求必应”……这一切为唐添翼赢得了好人缘,学校领导也注意到了这个勤奋好学的小伙子。这一切,使他渐渐“讲得起话”,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成为唐添翼走向理想的助力。

《性心理学》的尴尬故事

2003年,唐添翼开始在学校宣传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开始专题讲座,2007年正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2008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同年9月又招聘了一名教育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2009年开始建设心理辅导室,挂靠教科室的学生心理社团现也有正式成员七十六名……“心理健康教育”从不被理解,到被学校重视,再到成为学校的品牌,唐添翼经历了很多。

为了做好心理教育,唐添翼已经记不清楚自己阅读过多少心理学书籍、收看过多少期《心理访谈》节目,在网上与多少同行交流研讨过,参加过多少大大小小的培训学习……一次,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出版社的朋友,那个朋友决定送他一套高中心理方面的教材。连续说了三套,唐添翼都说已经购买并读过了。那个朋友惊讶地说:“到底哪一套你没看过啊?”好的心理学教材,只要知道了,唐添翼就会想方设法到书店、或者在网络上购买,现在已经有十多套了。

因为阅读心理学书籍,他还经历过一次不大不小的“尴尬”。有一次在办公室,他正在看书,突然接了校办一个电话,就随手把霭理士著、潘光旦译的一本《性心理学》放在了办公桌上,正好有老师发现了。等他回到办公室,发现整个办公室的老师使劲地对他“坏笑”,他还不明白为什么,然后有个年纪大点的老师说:“看性心理学,真有你的!”唐添翼的脸立马通红。在风气比较保守的偏远县城,这件事颇引起了些“轰动”,在学校成为饭后谈论的话题之一。但没想到的是,之后很多年轻老师遇到恋爱问题,就开始向唐添翼咨询,让他心理辅导的对象,从学生扩展到了老师。

心理辅导是一项复杂工作,唐添翼深知:要懂得高中生就必须要清楚初中生,要清楚初中生就必须弄明白小学生。而江华二中并没有小学生,于是他就通过瑶城江华网向社会承诺“免费给县城内小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并上门服务。一开始相信的人极少,但只要接到求助,他都会极端认真,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做。有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行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他上门辅导达8次,取得了较好效果,还教会了家长一些行为治疗的简单方法。半年后,家长打电话告诉他,小孩现在很好!这令唐添翼十分高兴。

唐添翼十分珍惜在学校开心理讲座、心理课程的机会,每堂课都精心准备,都争取做到深入学生的思想,震憾他们的心灵。每次走进教室前,学生期待的目光甚至热烈的掌声都是对他极大的鼓舞。有一次,主题就是简单的“感恩”,但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们情绪一下失控,竟然多上了快一个小时,直到大部分同学含着泪讲完自己的故事,才离开教室去食堂……

有梦,有付出,就有回报。工作几年来,江华二中开展的心理教育为学校赢得“先进单位”称号,申报并成功获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省级课题,代表永州市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各种竞赛及研讨活动并获奖,唐添翼在湖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代表高中组作典型发言并就此研讨近1小时……很多领导和教师渐渐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社团成立时,由学校校长带头的多位领导参加并发言,这在一所学校,已经是最高规格了。现在学校校长也亲自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也申报并获批了省级心理教育方面的课题,极大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而唐添翼本人事业发展的平台也更加宽广,追求梦想的道路更加通畅!

把“痛苦”变成优势

唐添翼在湖南教育网朱张渡口论坛开了一个心理健康板块,担任版主。在一次见面中,笔者了解到更多他为梦想付出的故事:

为了让自己不断“充电”,他在吃和穿上从不讲究,很多钱都花在了在职学习上。就算是利用公费出差,他也非常节俭,每次都是住最便宜的。有一次去广西桂林出差,住了4晚,只花了120元,学校会计都感到惊讶!坐车他也会坐便宜的,有一次去张家界,他用四十多元坐了近13个小时的火车。同时每次开会或学习回来,唐添翼都会认真写报告,谈收获谈建议谈个人努力的方向等,把每次学习的成果都落实到实践上。正因为这样,校长对他出差很放心,相信他是真去学习,而不是借机游玩或者浪费时间的,每次一有学习培训的机会,都会批准他参加。

在工作中,唐添翼“干事从不讲价钱”,常常主动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另外,给学生开展单独心理辅导,都是利用中午和晚自习或节假日,全部是义务劳动;心理社团成立后,每周日下午给心理社团中的互助小组开设专题讲座也一样;常常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书籍资料。除了信息技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本行”,“旁门左道”的事他也干了不少。比如代表学校参加县教职工乒乓球比赛获男单冠军并代表县到市参赛,作为主教练带校乒乓队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扮演新闻通讯员角色,在湖南教育网投稿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科研成果二十多篇并被很多教育类和政府网站转载……他自己说,“天道酬勤”,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都最终帮助他改善自己的发展环境、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初“专业、职业、梦想”不统一的痛苦,现在在他看来也成了优势。

他说,自己的物理学基础,让自己在学习信息技术、维护计算机软硬件时更加容易上手,而自己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工作表现,为自己赢得人缘和支持,为梦想铺平了道路;充分利用互联网,也让他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找到了导师、同伴以及研究、服务的对象,赢得了更多帮助和更大的舞台。他说,自己是幸运的,在学生时代,就通过偶然的机会,较早地树立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工作以后,又遇到了通情达理的领导和同事,有了支持自己发展的良好平台和自由宽容的个人空间。

就在今年新的学期,唐添翼将在学校担任高二信息技术教学、高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科室兼职干事、高0814班班主任、学校心理咨询室辅导等工作;江华县教育局也给他打来电话,要他准备给新招聘上岗的老师在岗前培训中开设“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他说,等广西师大的硕士课程完成,还打算去北师大攻读心理学博士。他的教育生涯还只是开始,他的追梦之旅也才刚刚开头,愿这样的激情和进取,始终伴随着他,也伴随着更多和他一样的青年教师!

此文 2012年9月10日刊发在湖南教育网。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05/1023152129-3.jpg

文章链接二: 

唐添翼:我的坚持我的梦

中国教师报 林溪  湖南教育网 王轩

年前,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心理教师唐添翼,收到一名学生的短信:“老师,我想跟你聊聊。”虽然担任着班主任,又在学校“身兼数职”,但他还是抽空把这名学生约到了自己的咨询室,准备和她谈谈心。不料,这个小女生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发现你最近好像很忙,压力很大,要不要和我说说?”

那一刹,唐添翼感动得差点落泪。

这一次的“角色互换”弥足珍贵。唐添翼说:“自2006年开始探索心理教育以来,与学生聊天,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放松心情,是我自己放到肩头的一份责任。这个短信说明,我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关心和帮助他人。”

爱“聊天”的老师

江华二中的学生们都知道,“唐老师最喜欢找学生聊天”。

对此,唐老师“供认不讳”:“我们学校很多学生是大瑶山的留守孩子,性格往往比较内向,有什么事喜欢藏在心里,对心理咨询也不够了解,这样往往更容易引发问题。所以,作为乡村中学的心理教育者,不能等着别人上门来求助,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开口,要引导、鼓励,甚至有时候是逼着他们把情绪宣泄出来。”

无论到哪个班级上课,唐老师第一件事就是公布自己的手机、QQ号码等联系方式,邀请学生聊天;有些时候,他甚至会“强制”要求学生记住自己的手机号,以便“发生什么事情可以找到老师”。寄宿生放假不回家时,他会找他们一起吃饭;当班主任时,轮流找所有的学生谈话,每个人每年至少谈一次;学生出现问题时,他更是单独促膝长谈;谈话的时候,他会认真倾听和观察,学生们说他“好像能猜透别人的心思一样”。

为了让学生们能放心地对他诉说烦恼,他严格执行着“保密制度”。“我的妻子跟我在一所学校,但我给哪些学生做过心理辅导,谈的什么内容,她一点都不知道。”

“有时候学生或者家长会想方设法在我这里套话,想了解别人咨询的情况,但我一直守口如瓶。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对我信任,愿意跟我说心里话,咨询效果才会好。”

对和学生聊天的环境,唐老师也十分“挑剔”。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设在办公楼的地下室,主要是因为比较隐秘安静,但唐老师觉得地下室光线较暗、环境封闭,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抑感。“我平时跟学生做咨询,时间会选在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后,那时候我的办公室没有别人。这个办公室有整面大玻璃窗,能看到教学楼旁的道路,光线好,容易让学生感觉开阔、有安全感;咨询的时候我不会坐在学生对面,而是在侧面,这样学生的压力会小些。”诸如此类的细节,都是为了让学生丢掉顾忌,敞开心扉。

“压力大的时候跟他聊聊,他会引导大家遇事往好的方面看,聊完后心情会放松很多。”一位女生这样说。

对此,唐老师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很多问题只要能说出来,宣泄出来,就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聊天”是个技术活

“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在校园里跟学生聊聊,要开动脑筋,想很多办法。”

“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是问题家庭。现在很多家长自己的心态都很不成熟,进而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如果是学生来找我,我就直接给学生做咨询;但如果是家长来找我,我就先给家长做咨询,先从家长身上找原因。”

唐添翼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走出校园,走入学生的家庭。

“我班上曾经有个女孩,原本家境不错,成绩也挺好。但前段时间,父母离异后,她的成绩一路下滑,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她的家长想让我跟孩子谈谈。但是在跟家长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家长自己在婚姻破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偏激的心态和想法,对待孩子喜欢小题大做。这些极有可能是孩子逃避家庭、丧失信心的根源。所以,我没有着急找孩子,而是先花了两三个月时间给家长做心理辅导,培养积极正面的心态。”

几个月后,女孩奇怪地“发现”,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变得温和多了,心境也显得更平静积极。好奇的她知道这是心理辅导的结果后,自然而然与唐老师联系了起来。唐老师热情邀请她一起来“帮助家长”。

唐老师说,现在的青少年看似叛逆,其实内心特别希望得到认同。因此,在有人——特别是成年人诚心诚意向他们求助的时候,他们是很愿意接纳的。所以,他一直采取的是“请你帮忙”的态度;在得知女孩会游泳后,他还特地请女孩当自己的“游泳教练”,让女孩感到被肯定和能帮助他人的快乐。“这个个案前前后后做了四五个月了,现在女孩和家长的状态都好多了,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做心理辅导就是这样,需要耐心和智慧。”

“除了对话,写信也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唐老师说,“书信有时能达到语言远远达不到的效果。”

在他班上有一位山区的女生,觉得“父母对自己太好了,自己这样读下去,怕对不起父母”,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打算退学外出打工。打电话、家访都没有效果。唐添翼就号召全班同学每人给这位女生写一封信,邀请她回到校园。

同学们的信五花八门,但都情真意切,一些调皮的男生甚至十分“肉麻”地写上“亲爱的某某同学,你快点回来上课吧,你不在的时候,我们都十分想念你”之类的“甜言蜜语”。带着这些信,唐老师再次来到女生面前,让她一封封读。读着读着,女孩的眼泪悄悄流下来。过了几天,女孩回到了课堂。

“受这件事的启发,我在全班开展了一次‘写给心理教师的信’活动,让每个同学把想说的话写成信件。第一批就收到五六十封信,每一封我都写了回信,几十封信写到手都麻木了。”唐老师说,这样做很值得,因为学生们非常感动,都说“没想到老师还会给我们回信”。
    除此之外,手机短信、电话、QQ、电子邮件……都是唐老师“聊天”的工具。他的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不止对全校师生公开,还大大方方地挂在了网页上,欢迎所有需要的人来咨询。宁远县一个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迷恋上网拒绝上学而忧心忡忡,他通过电话联系上唐老师,最频繁的时候,平均每天要打上一个多小时电话,既倾诉家庭的苦恼和对孩子的担心,也请教该如何调整自我、与孩子交流。按照唐老师开出的“药方”,他努力了三个多月后,孩子离开网络自愿回到了校园。到了期末,他喜悦地打来电话报喜:孩子在期末考试中进入了全班前10名。从此以后,他成了唐老师的“话友”,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

通往梦想的“曲线”

唐老师是个大忙人。他除了开展个案咨询,还带着好几个班级的心理教育课,承担着学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组织心理社团,受教育局邀请给全县的新聘教师讲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辅导”,建设“江华心理健康网”,去年还在县城的繁华街道开展起一次面向市民的现场心理咨询活动……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人不相信,我本来不是专职的心理教师,大学专业学的是物理,进入学校担任的是信息技术课教师,我作为教练带领学校乒乓球队参加比赛,还在学校文学社及教研刊物当编辑!”

看到记者惊讶得合不拢嘴的表情,唐老师解释开了:“我一直喜欢心理学,虽然高考没有考上喜欢的专业,但我从没放弃梦想,一直在自学,市面上能买到的几套心理学教材都被我读完了!毕业的时候,考虑到我毕竟是物理专业的,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当上了信息技术课教师,但也还是一边工作,一边通过阅读、进修、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等方式充实自己的心理知识。”

“别人不会觉得你不务正业吗?”

“不会,我的本职工作也干得不错的,这是我能实现心理教育梦想的一个前提条件。刚到学校的时候,我们学校还没有心理课程。我也是先开动脑筋把信息技术课干出彩,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业余还经常帮老师们修电脑、做课件什么的,让领导和同事慢慢接受我、了解我、认可我,然后才逐步开展各种心理教育的探索,用成绩来推动工作。”

现在,心理教育已经成为江华二中的校本课程,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黎世忠校长一语中的:“开展心理教育,虽然给工作带来了‘小麻烦’,但解决了学生和学校的大麻烦。”

唐老师个头不高,外表穿着都十分平凡。当他骑着自己的旧摩托“突突”地奔走在县城街道上时,我们很难把他和人们印象中高深、时髦的心理学联系起来。他有一个6岁的女儿,几年前女儿曾经患上一场几乎送命的大病,花费了不菲的治疗费用,家庭至今仍不宽裕。

“但是也因为女儿那场病,让我对人生有更多的思索。不是自我标榜,真把很多名利的东西都看淡了,只想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他虽然揽了越来越多的事,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直接“收益”。2009年,他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这个苦差事,只是因为班主任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能够更多地与学生在一起。而学校发放的班主任津贴大多被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给班级活动购买奖品、零食,请寄宿生“打牙祭”了,班上的班费则只用来添置书籍、体育用品等“固定资产”。一些得到过帮助的学生家长要请他吃饭,他拒绝了,但请家长们“把吃饭钱资助我们新成立的家庭成长读书俱乐部”。

“捐款就按照每人100或200元的标准,太少了我收起来麻烦,太多了不好掌握。买300本左右普及型的心理学书籍就够了,在我自己家里开辟个读书角,组织家长和学生们一起来读读书。”

不止这些,今年一开春,他又用湖南学校心理教育QQ群的方式,“联合”起各地近百名心理教师办了一份很“潮”的电子刊物,供大家进行学术研究和案例探讨。从组稿到审稿,从排版设计到免费“发行”,大多是他一手操办。

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这个位于湖南西南端、与广东广西两省交界的偏远地区,心理学是一门陌生而神秘的学科,不少人甚至将它和“算命”或者“读心”联系起来。

唐添翼说,2007级有一个男生高考时想要报考心理学专业,结果他的父亲“拿起棒棒就追着他打”,还一边打一边吼:“什么心理学,你又不是瞎子,学人家算什么命!”男生委屈地找老师倾诉,唐老师没有替他做决定,只是温和地给他讲述了自己与心理教育的故事。后来,男生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的其他专业,同时坚持课余自学心理学。

2011年开学第一堂心理课,唐老师选择的主题是“梦想”。唐添翼老师说:“我的梦想,就是在心理教育这条路上走下去,守望着学生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编辑手记:

年轻的唐添翼老师,不是“星光四射”的“名师”,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也没有“突出卓越”的贡献,但他那份坚持却深深打动了我们。

他的成长环境并不优越,经历也算不上一帆风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有自己的梦想,并执著地追求。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我们有理由相信,唐添翼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唐添翼代表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他们普通,他们只是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中的一员,但是,他们有着将“小事”做到极致的优秀品质,谁说不能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此文 2011年3月22日发刊发在中国教师报。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05/10231524c-4.jpg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