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到底该怎么用?

网友投稿 2019-07-23 14:58

思维导图是一个热门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当前在中小学课堂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盲目的使用思维导图只会让课程的重点不突出,效率降低。据调查显示,很多老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明明画的思维导图看起来整整齐齐,五颜六色,非常漂亮,但实际上在利用其帮助学生复习的时候效果却差强人意。

2.有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在上课的时候,想要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思维却越来越大,以至于在最后有点脱离主题,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3.不知道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可以帮助老师梳理课堂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点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两点都没有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结果。

...

或许这几点是很多中小学老师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易出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思维导图的误区:

误区一:  画出有枝干分散的图就是思维导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张好的思维导图是需要学习者掌握“画”思维导图和思维的技巧。熟练“画”图技巧需要持续练习21天(次)以上,还要有精通思维导图的教师在构思导图和思维技巧上的指导。思维导图承载了知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思考的过程,能将我们大脑中对知识的思维结构和模型呈现出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思维质量。因此,它不是简单的“画”图。如果学习者经常画导图,却又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那么“画”思维导图容易成为学习者的负担,而非成为有效的工具。

误区二:  把知识点整理出来就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它不是学习结果。好比如我们现在乘舟过河,到了对岸,就要把舟放下,而不是把舟背着。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是帮助学习者进行系统思考。这一张知识梳理的思维导图是要帮助学习者利用它进行高阶、系统思考,发现自我学习的思维障碍和知识背后的道理,而非只是单纯地“画”图整理出来。

误区三:  思维导图是自由地发散思维

不要天真的把发散思维当作创造力,莫把发散的内容画成图,就叫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不只是自由地发散思维,还有更重要的系统地逻辑思维和工具使用的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思维工具。工具使用有它的目的性,当你使用它时,你要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它可以帮助你做什么。画图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画图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你使用它的目的。因此,不可被这花俏的图迷失,忘记了自己画思维导图的目的。然而,借用思维导图达到工具使用的目标需要具备以下能力:学习力、思考力、创造力、形象表达力和反思力。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