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社会会对ASD儿童更加友好吗?| 治疗机器人KASPAR

网友投稿 2019-05-27 15:43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29/15431055T-0.jpg

国家教育部“十五”课题研究成果

专注5-12岁儿童注意力提升

引子

人工智能无疑是近年来大热的一个话题。人工智能可以扫地,可以迎客,甚至下棋技能无敌……

在这场将“人工智能”推广至一切领域的浪潮中,教育与治疗当然也成为了科学家们的目标,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要谈的对ASD儿童的辅助干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29/1543115453-1.jpg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删

KASPAR(音译:卡斯帕)是一款社交机器人,目前也应用于ASD儿童的研究与干预。它的大小与一个半坐着的蹒跚学步的小婴儿差不多,它的头部、躯干、手臂、手部和面部(包括眼睛、嘴巴、眼皮)都可以做出有限的动作,也可以发出声音,但是不能走动。使用者可以通过遥控程序来对它下达指令。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29/154311E27-2.jpg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删

KASPAR的5种角色

  1. 激发者:
    尽管ASD儿童在发起对话的能力上普遍有所欠缺,但他们依旧比安于被动的机器人要“厉害”。机器人不会在意沉默,不会因为气氛尴尬而主动寻找话题,更不会产生“想和TA沟通”的念头,因此在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中,人类永远是主动的那一方,对于ASD儿童同样如此。当小朋友对机器人产生了兴趣,他势必要去成为那个“主动发起对话的人”,他可以自己把握对话的走向,而机器人永远会给出合理的、可控的、冷静的回答,而这种可控性对于ASD儿童而言弥足珍贵,可以给予他们实足的安全感,激励他们继续下去。

  2. 强化者:
    当我们谈及“奖罚”的时候,我们总是强调“要一致!要及时!”尽管这两个词说起来容易,但对于“不精细”的人类来说,难免有所差漏。但是机器人确实可以做到始终一致且永远及时——只要程序设置得当且它电量充足。我们还可以自己调整奖赏的力度和间隔时间——如此精确。

  3. 训练者:
    “重复”这个词对人类来说意味着“尽可能相似地反复做同一个动作”,而对于机器人来说,它的重复是不知疲倦的、精确的相似。它可以很有耐心,毫无变化,它可以身体力行地陪小朋友一遍又一遍地去模仿、去试错。

  4. 中介:
    除了直接的作用,KASPAR也可以有一些间接的好处。比如“机器人KASPAR”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与谈资,可以让我们的小朋友不会无话可说。其次,当ASD儿童无法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可以以KASPAR为例,与TA一起探讨“如果是KASPAR,TA可能会……”“如果是KASPAR,TA的表情会是这样的……”就像无法发声的人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打字来和其他人顺畅地沟通,KASPAR可以成为他们的一个“情绪打字系统”,并从KASPAR的面部语言中,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自己的情绪。

  5. 提示者:
    机器人需要清晰明了的指令才能运作,他们也只能发布清晰明了的指令。模糊不清是ASD儿童和机器人的共同天敌。当我们使用KASPAR来传达我们的要求时,必然就会把看似无条理的、普通的事情变得分步详细、有始有终。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29/1543115059-3.jpg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删

然而,以上的这些角色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特点究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成为一种“优势”,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没有那么清晰和简单。

尽管KASPAR有那么多好处,它始终还是一款被动的、过于精确且可控的机器人。那些所谓的耐得住沉默、包容、一致,是否真的是ASD儿童所需要的?而对于他们来说,当习惯于这种“不会抛弃自己”的朋友,是否也就逃离了真实生活中的实践交往和互动?

而另外一个背后的问题似乎更值得我们思考,究竟是怎样的现实土壤制造和催生出了这样一种需求?这样一种产品的出现,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怎样的看待孩子们的视角,以及一种怎样的看待家长、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视角。我想,我无论如何无法想象我的孩子在跟一个机器人学习如何交朋友,即使他在社会交往方面可能确实需要协助。这与所谓道德评价无关,而是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定义自身。

参考文献:Huijnen, C. A. G. J. , Lexis, M. A. S. , Rianne, J. , & De, W. L. P. . (2018). Roles, strengths and challenges of using robots in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作者:薛涵月 任泽慧

编辑:任泽慧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29/1543125I8-4.jpg

The 

14th Year

特别声明

本文由小海豚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获得授权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