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51期】《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课例研讨——康小江名师工作室“一课一研、一周一小时”活动纪实

网友投稿 2019-05-15 17:24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17/1H4116244-0.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17/1H4125603-1.jpg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课 例 研 讨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17/1H4122E6-2.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17/1H412H37-3.jpg

——康小江名师工作室“一课一研、一周一小时”活动纪实

     上周,工作室给成员发布了观看《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课例任务,此课例是高中一年级的一节信息技术理论课,较其他实操课有很大区别,通过线上交流,基本对这节课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

     1.老师一言堂,从始讲到终,而且严重拖堂,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达成的不到位,课上主要是靠“教师讲”来引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展现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甄别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看此课例,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反思——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下面是几个成员结合课例,对此课改进谈了一些想法。

董会歌

唐县田家炳中学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什么是信息?信息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二、故事导入

     课本上的案例,游船上的乘客通过手机发送呼救信号获救,学生阅读体会信息和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三、新课讲授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让学生说说:你说理解的信息技术。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信息技术的概念。

     提问:信息技术是从什么时候有的?

     教师总结:第一节告诉我们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1.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 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发展时间进行排序。

     3. 思考:

     电子出版物会不会取代纸质出版物?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否等同于信息技术?

     4. 学生设想信息技术的第六次、第七次信息技术革命。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提问:机房的电脑装的什么系统?

     教师演示DOS系统下查看文件、删除文件等操作。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出自己的感受。

     1)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几个视频(故宫三维全景、虚拟青蛙实验),让学生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使人机界面更加友好。

     2)语音技术:说说老人、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电视遥控器、电脑的困惑,如果可以用语音输入,是不是会很好。然后可以用手机演示讯飞语记软件的使用,智能电视的使用。

     2.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让学生说说父母的第一个手机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功能?现在使用的手机又有什么功能?家中的电视机以前怎么选节目?现在呢?又有哪些变化?

     教师引导总结出:信息技术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让学生说说自家的电脑的配置、价格。然后出示课本上表1-3,让学生体验性价比。

     播放视频“未来的一天”。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举一些电信诈骗、网络成瘾、网贷、以及一些手机低头族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的例子,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总结网络使用文明公约。

(四)教师归纳总结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17/1H4121H3-4.jpg

魏星

保定市电化教育馆

     本节课讲述的是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学生形成理性的、科学的信息技术观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呢,目前有两种比较普遍的课例形式。

     第一种,循循善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不断引导同学们一起总结出信息的几个特点。授课环境是普通多媒体教室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素材,感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包含着对我国近年来技术的突飞猛进的自豪。

     第二种,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带设备(比如手机)已经成为很多高中生的必要装备。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可以做现场体验。去年的部级优课评选中高中有两节基本上都是这个设计思路。让同学们使用平板、手机、电脑进行体验。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通过亲手实践小组总结出信息的特点。

     从表面来看,很多人喜欢第二种课型。第二种情境感强,所以学生的技术参与性比较强烈,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但这并不代表第二种的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就好,有时由于过度的体验反而影响了对于特定知识的理解。

     从实效性来讲,第一种其实是应该提倡的。因为本课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时,如何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就是重点与难点。目前我们很多信息技术课都是技术为先,没有前面至关重要的思考,也就是对现有问题的分析。

     本课如果能把重点放在给出几个情境案例让学生去分析,而不是动手操作。我觉得可能会更好。为他们日后处理信息技术问题打下伏笔。这样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不至于严重拖堂。

刘峥

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

     1.让学生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让学生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 

     3.这堂课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爱好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如果光是讲纯讲理论知识,可能是非常枯燥的,吸引不了学生眼球。

     如果是我,我要人导入要设计一个短视频,从古时的信息传递到现在无处不在的多媒体,我们携带便携电子设备。通过看视频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式的找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区别。视频里加微信、支付宝扫二微支付。通过新的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喜欢上门课程。

     在课堂后10分钟,加入一个扩展。如何制做二维码,每个学生制作大家共享二维码(视学情吧,有的学校有PAD班,制作完二维码,可以分享,扫码,城市初中生使用手机情况也比较普遍,也可以放学后继续完成这项作业,学生们课后完成扫码,二维码分享)。 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课堂上能够完成二维码制作,也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按照信息技术的课程设计,下一节课应该是信息安全方面的了,这一节制作二维码,下一节,可以利用二维码诈骗引入信息安全知识。

李兰素

阜平县平阳中学

     由于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理论性的内容。为此课前先让学生在生活和网络中搜集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和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用投影显示一则“马拉松起源”的故事: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其次采用分组讲授法、讨论法、师生互动等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从而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历史及发展趋势;

     然后各组完成的思维导图展示分享,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给出评价和总结;

     最后通过学生自主辩论的形式,师生共同总结,从而形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态度。

     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对有关技术和教学活动过程的体验,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得到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素养的提升,最终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针对信息技术理论课和实操课的教学研讨还在继续,我们工作室会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打造信息技术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