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思维如何可见?

网友投稿 2019-04-20 23:10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422/2310324Z7-0.jpg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微言热议”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422/2310323Y0-1.jpg

   信息技术学科的思维可见性如何能够合理显现?教研机构、一线教师、教材出版部门如何实践?《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进行一场有关“思维可见性”的讨论。原文请见《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19年3月(下)“微言热议”栏目。

4人参与了热议<<

信息技术课堂中,思维如何可见?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王少峰

2019年春节,最火的电影无疑是《流浪地球》,著名导演卡梅隆也发来了祝贺。除了场面更为恢宏,数字特效更为惊艳,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所蕴含的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同那些快餐式的、跑流量的电影相比,《流浪地球》带给观众更多的是思考,这些思考伴随着观众走出电影院。

这不就是和我们的课堂一样吗?外在的形式固然不可或缺,如何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思维层面的熏陶,让思维可见,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啊!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计算思维”一词非常火爆,但信息技术课堂上也不仅仅是计算思维。思维在于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将这些过程可见,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创造实践?

如何定位?精准的学习目标

英国在2013年在用于替代ICT课程的Computing课程中提出,培养学生提升计算思维和创造力来理解和改变世界。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也超越了技能的范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会操作,也不是操作训练,要让学生经历分析、探索、尝试、改进等一系列促进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应该紧紧围绕这些特质,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与创新。

如何创设?和谐共生的多条线索

课堂教学中的线索是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本质性联系。一般的课堂教学而言,会包含若干条线索,例如教师教的思路,学生学的思路和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等。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预设和课内生成的线索的成功与否。线索与线索之间,要有相应的投射,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它们很好的揉和,巧妙地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流程,体现出一种形散神聚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多线索的学习活动中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不断形成并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产生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创造实践。

如何升值?有价值的任务

  我们仍然应该不断思考如何设计有价值的任务。例如,任务的设计,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还是按照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显然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但这是个容易忽视的问题。把握住这一点,任务设计便会显得更有实际意义。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具有真实情境的、弱构的、多要素重叠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任务中,学生很难对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问题的陈述对问题的解决也没有太多帮助,需要学生对不完整的、不正确的和模糊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抽取中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如何串联?引导沟通和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承载着思维。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所制定的4C能力标准之一便是沟通能力。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除了通过操作实践所完成作品来显现学习的成果,更要通过课堂中学生的沟通和表达来展现思维的过程。面对教师设计的任务,学生围绕任务的分析、探索、尝试、改进、评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与表达来让思维可见。这些参与可以是回答问题,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个性化的表达、作品的评价等等。总之,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表达的机会。

如何内化?教学角色的转变

  教师除了教授知识技能外,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也要以连接者的身份出现。教师仍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教师并不只是传达指令,要让学生们彼此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带有积极情感的、弱构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如果这么做,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呢?”或者“哇塞,你们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来激发思维显性的发生。

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让思维有型、可见,我们一起从信息技术的课堂做起吧!

01

可思可见方为上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清浦开明中学

  陈仕洪

博主提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思维如何定位?需要精准的学习目标。就一线教学来说,精准的学习目标至少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目标指向精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精准指向目标,即课堂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设计都指向“学习目标的实现”,比如设计劣构性任务以留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设计探究性任务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探究机会等。

我同意博主提出的学习目标的定位,学习目标与思维息息相关。例如,在我所观察现实中的课堂,虽然教师在备课时确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是精准的,但是不少课堂教学路线却常常偏离目标,有的讲授或者指导过度弱化了学生的思考。

主博中提出的价值升值,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因其自身特点,非常便于将“知识可视化”自然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于是借助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将模糊不清的思想概念转变为清晰的外在形态,提高了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我尝试利用表格、图表等可视化工具加工表达信息,也常常直接对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可视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思维导图、思维地图、概念图等可视化工具及相应的软件平台开发,为思维的可视化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体验。

那么,博主提出如何创设思维发展的线索,需要和谐共生的环境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与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先从教学诸多环节中找几个突破口:首先,我将可视化手段应用于知识传授,将隐形知识显性化,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其次,我会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互动交流,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比如,我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感受“一棵思维树”的生长过程,可视化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一类载体。最后,我认为思维的可视化需要技术的支持,帮助学生自我管理知识,提升能力。学生通过可视化的帮助,实现了个人知识的结构化。

思维的可视化技术在课堂教学各环节、各要素中均能找到落脚点,精髓在于将知识可视化灵活地应用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帮助学生积极的思维才是最终目的。

02

知否知否,应是“眉”清“目”秀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薛侠

博主的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苏科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出版单位和责任编辑,我对教材的构建和顶层设计尤为关注.尤其是“少儿编程”的急速普及,让近年的教材不断在思维建构方面进行相关的修改,那么,现在的教材对思维启发的效果如何呢?

乔布斯曾说过:“每个美国人都应该会编程,因为它教你如何思考。”在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中,编辑部注重强调软、硬件等内容的思维具象,通过实例进行教程设置,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在苏科版教材中,考虑到全省的差异,以覆盖全体学生为宗旨。因此,苏科版教材从2015年开始,逐年弱化Pc logo语言的比重,增加Scratch比重,直至2018年,Scratch彻底替换Pc logo语言。为什么编写组要花费三年的时间做这样的过渡?

Scratch是典型的图形化编程软件,易于思维的明晰。例如,苏科版5年级教材中的第10课《小猫出题》,正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以小猫出题为主线,让学生自己编写问答游戏。教材中同时设置了讨论和探究项目,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索,学会举一反三。学生有了“上帝视角”,能对其思维完整性和逻辑性训练提供帮助。苏科版信息技术教材逐年加大Scratch课时比例的原因在于,希望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的不只是如何使用信息设备和软件,而是懂得如何利用它们并应用它们来表达自己,解决问题。

对于博主的意见,我十分赞同。经常收到在校老师反馈,一些学生在描述事情时逻辑不够明晰,问题求解能力差。这个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核心的就是思维能力,而这部分孩子正是缺少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编写者,我们通过教程来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锻炼的机会,通过教师的悉心引导,为更多的学生提升思维的品质。作为教材的出版方,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老师提供宝贵的经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可见性而努力!

03

工欲善其事,工具助力行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林其梅

思维的可见性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与学校的网络管理员,我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思维过程尤其关注。博主的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我校进行了一些有关学生思维可视化的研究,新建了小主人个性化学习平台,并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前瞻性项目《小主人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建构》及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智慧校园环境下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建构》二个课题。通过个性化学习平台为载体,提升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小主人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建立,能够让评价简便易行,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即时可见,便于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完善评价的功能。

基于思维可见性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建立了小主人学习四种模型:早知道会安排能落实有反思早知道指向思维发展的定位:课程发布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提前将学习的内容、方式和目标发布在平台上,学生了解到学什么、怎么学和学会了可以做什么等重要信息后,学生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会安排指向思维的规划性:学生在平台上设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如何呈现学习成果等等。学习内容是可以选择的,也可以自己增加,制定了精准的学习目标,学生对该项目的学习思维很明确地显现了出来。能落实指向思维的实践过程: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和老师在“能落实”讨论区中发表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可上传文字、图片和视频,不受时间、地点,充分发言,可“@”老师提出问题。教师的角色也可转换,老师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生生、师生互动,老师起到引导沟通和表达的作用,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调控。有反思指向思维的高阶提升: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学习任务告一段落的时候,学生能够回顾自己的学习,对学习的思考、落实和结果都有所评价,做到有诊断、有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形成过程,对学生进行评价。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建立,让学生学习思维可视化、学习过程可视化,助力小主人成长。

end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