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奥赛竞争中的亮剑精神

网友投稿 2018-03-15 16:09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317/160942B23-0.jpg

一直听说很多竞赛强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一年多时间是脱产(不上其他课程)专门搞学科竞赛的,但是脱产的底气来源于哪?怎么脱产?竞赛结束后怎么回归高考科目学习?笔者一直是不太明白,无意中也带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把他们归结为赌博式做法。

但在跟很多教练交流并结合自身从教信息学奥赛辅导多年的经验后,我认为这种模式有他存在的必然道理。这就是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

首先从竞赛学生出路方面来看,竞赛特长生是很受高校欢迎的。以清华北大举例,这两所学校每年会举行各自的信息学夏令营、冬令营,吸引优秀学生参加测试,测试中的优胜者会提前签自主招生降一本线或者60分录取协议(不用等到高三高考结束后),对于每年省级联赛中高分学生、全国赛的银牌以上学生也都会签保送、降一本线或者60分以上协议。除清北以外,后面还有上交、复旦、人大、浙大、吉大、哈工大、武大等所有985一流大学抢着要。

其次从竞争者来看,信息学因为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发展极不平衡,每个省只有几个城市在搞,每个城市也就一两个学校在搞(浙江省除外,信息技术是高考选考科目)。以笔者所在的省举例,每个年级经过正规老师系统培训的选手只有50人左右,每年而联赛一等奖有三四十人,成绩比较好的省份省队人数有10人左右。也就是说竞赛生50个人里面竞争约30+个联赛一等奖位置(高中三年有三次比赛机会,第一次没获奖后面还可以跟低年级争一等奖),竞争10个左右国赛奖牌位置。一般联赛一等奖都能获得一个985大学降分录取待遇,国赛选手一般都能获得清北上交复旦浙大人大等级别降60分以上的待遇。这个名校出口比率应该说比高考裸考要大得多。

如果大伙都是凭业余时间来学信息学奥赛,那么这个机会大家均等。但是有少部分人看准这个机遇,他敢于在关键时候脱产去全力冲刺,这样在大伙智商水平差不多,剩下就看谁的学习有效时间长,再加上好的教练有效指导,这时胜利的天平就完全倾斜于他,看似他是在赌博,实际上他是稳赢。在这50个竞争对手中,就看谁具有亮剑竞赛,狭路相逢勇者胜,毕竟勇者还是少数!

即使他冲到最后没有好的竞赛成绩(因为先是联赛选拔,再是省队选拔,再是全国赛一步步淘汰的,坚持到最后没有收获的这种概率非常非常小),这时候刚刚是高二结束,高三第一轮复习才刚刚准备开始,离高考还有一年的时间。而竞赛生的自学能力和爆发力非常强,他们都能凭借这一年时间追上来。据学生数据反映,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一天没上过课,但考前只给三天时间备考就能拿到A等水平;清北降一本线或者60分的学生尽管在高二时脱产至少一年没上过课(有的是从高一下开始脱产一年半)、高一也照比其他同学少做高考科目作业,但是到高考时能考到670多分,爆发力非常惊人。

这就是竞赛强校敢于让学生脱产搞竞赛的底气。狭路相逢勇者胜,赢者通吃!

当然,脱产也不是全民盲目的脱产,只有那些实力强劲能冲省队的学生才会脱产搞竞赛,等到高二结束(全国赛是高二暑假)再集中精力冲高考。

最后,高校自主招生力度会越来越大,范围会更广。高考改革后,高考卷面难度降低,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作为高考参考,学科竞赛在名校录取的地位必然会加强,以清华北大为例,通过信息学竞赛降分录取的比几年前翻了一番,现在裸考考计算机系只能是状元分数了。所以我认为中学竞赛的作用只会加强。

对于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家长们还是早做规划吧,学科特长培训不是课外班补习,他追求的不是高考750分之内,而是750分之外,是在搭建通向名校,通向成功的第二条道路!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