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沈淼: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友投稿 2018-08-14 13:26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着我们的感观,作为一名教师,更加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除了教书育人之外,也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信息技术提高学科的育人价值,改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服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值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传统教学以一维、二维的方式呈现知识,信息技术则能够以三维方式展现知识、声音、颜色、动画等,从而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的内心需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思想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走神,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集中思想去听课。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能从声音、图片,甚至动作等多方面综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能够认真听课,比起教师的言辞和行为,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PPT、Flash等能够制作出书本上没有的教学情境,比如,针对数学中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教师可以构建一个“探秘”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创设学生们探秘的情境,只有算出算式的答案,才能找到宝藏。视频中,小伙伴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找宝藏吧,你们一起来帮我怎么样?发现宝藏的小伙伴们都有礼物哦。”只见那些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学生,眼睛一亮,纷纷主动提出“想要帮助小伙伴们”。可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兴趣可以从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思想集中的时间很短,教学形式不多样化,很难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学生们喜欢卡通形象这一特点,运用多媒体软件设计了“连一连”游戏环节,详见图1。在出示这一游戏之前,我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卡通人物?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我又说:“你们猜一猜图中小伙伴喜欢什么样的人物?”学生纷纷猜测,并举手回答。“如果你能计算正确,那么就能帮他们找到了。”“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随后,我将游戏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看到学生们瞪大眼睛盯着屏幕计算,我感觉到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往常枯燥的计算练习会让学生反感,然而,在特定的情境下,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对计算不再反感了,还主动参与到课堂练习中来了。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6/1326022327-0.jpg

   图1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加倍与一半”的过程中,我用Flash制作了“小亚和妹妹去KFC买汉堡包”的课件,通过情境演示,学生还没开始学习就被这个教学内容吸引了。动态的演示、活泼的语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将之集中于听课之上,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三、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拥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较好地呈现出快慢适宜、由表及里、整体与局部等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帮助学生从观察、对比中理解数学知识。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先让学生猜测,自己动手摆学 具,再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从而突出公式推导的要点。我先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看一共可摆几个,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这其中的重点是一共摆几个。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沿长边摆满,共摆5个,与长的厘米数一致;再沿宽边摆了3个。我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以它的独特优势动态演示画面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去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6/13260260b-1.jpg

图2

    又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在最后一个环节有这样一道题:“这个梯形只允许剪一刀,你能剪成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呢?”教师如果只凭嘴巴说,或者动手剪,学生并不能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我把剪的过程进行动态呈现,详见图2。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有选择性地设置随机按钮,根据学生的先后回答,随机地点击答案,所以当学生说出某一种情况时,我就点一下,然后动态演示剪的过程。每次“剪”时,学生都会发出惊叹声。实践证明,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教学是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教师说学生听,学生容易走神,难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要引导学生热爱数学知识,经历、体验并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这也是让学生自主发展数学思维、自觉应用数学的过程,进而激发学生对生活更多的关注和热爱。新的理念要求学生多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了,求知欲提高了,才能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活灵活现的情境,让有限的教室变成无限的空间,让文本的解读更加立体和多元化。只有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感官刺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几分之一”时,我制作了一幅图:妈妈在给儿子和女儿分水果,橘子4个,苹果2个,杧果1个,西瓜1个,这些东西要怎么合理地分给两个孩子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我让不同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看法,并且利用课件演示出来。当橘子和苹果都顺利分完后,学生们发现两个孩子所得相同。于是,我适时说出这就是“平均分”。但是,杧果和西瓜都只有一个,分配成了问题。我利用动图继续演示:此时爸爸回来了,那水果要如何分配给三个人呢?我顺势导入新的教学内容“几分之一”。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一直在开动脑筋思考,学习的劲头很足,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在介绍圆时用了《周髀算经》中的一个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切割而来的。我用动画演示了这个过程。我将数学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演示,能使教学内容更为鲜活,能更好地呈现圆和正方形的关系。知识、技能、情感相辅相成,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给课堂教学带来高效,而且让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清晰明了,也让教师的教学更为便捷。我们要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能过分依赖也不能盲目追崇,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作者系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小学  沈 淼)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7年11A刊)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