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术语解读:敏感期

网友投稿 2018-07-15 13:04

挡不住的成长!每个孩子从诞生起,都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他们每天都在成长。真正的问题是,父母却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停滞不前。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在“引导”和“培养”孩子,其实行的是“扼杀”之实。更可悲的是,我们对此一无所察。养育孩子,更需要充实自己。

蒙台梭利认为,敏感期是一种与儿童生命成长相关的现象,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敏感期时间长短不一。

敏感期是短暂的,不是永久不变的,它只持续一段短暂的时期,只要消失,就永远不可能再现。

何为敏感期?

蒙台梭利博士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且很有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17/1304095438-0.jpg

蒙台梭利把儿童呈现这一现象的关键期称之为敏感期。

儿童在敏感期内,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他会被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吸引,排斥其他特征的事物。

在这个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者技能感兴趣,经过这个时期之后,不久就会消失。

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发现,儿童敏感期与儿童的生命发展息息相关,它直观地体现在五个方面:对环境中秩序的需求,手和舌头的运用,走的发展,对细微物体的兴趣,以及强烈的社交意愿。

依据这五个方面的需求,儿童的敏感期分为以下五种:秩序敏感期、手和口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敏感期以及社会性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

秩序是儿童出现的第一个敏感期。儿童对环境中秩序的需求是大自然赋予儿童的本能。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其实在他出生后的第一年就会出现,甚至是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就会出现,并一直持续到4岁左右。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17/130409Ec-1.jpg

“大自然赋予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这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能识别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通过把环境里相互关联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来认知环境。儿童只有在这种整体明确的环境下,才能指引自我有目的地行动,否则,儿童就无法建立对环境中各种关系的认知。”

儿童对秩序的本能是非常强烈的,而且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本能会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一个2岁左右的儿童,在表现这种对秩序的敏感时,是用一种不声不响的方式来表现的,在这一阶段,这种敏感性成了他们行动的指南。”他会因为秩序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乱发脾气。

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要物品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他就会很快发现,并且要求把物品回归原位。如果大人不理解这种敏感性,而让儿童所处的环境秩序错乱下去,会让他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不利于以后规则意识的建立。

儿童通常以下列三种方式表达对秩序的需求:① 看到东西摆放在平常固定的位置,他会表现出快乐;② 对于东西摆放的无序现象,他可能会发脾气;③ 只要他能做得到,会自愿地把东西放回原位。

手和口敏感期

第二个敏感期是手和口的敏感期,表现为婴儿急切地想用手和舌头去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

“智慧在手指尖上”,正所谓“十指连心”,手与大脑紧密相连,大脑控制着手,手的活动是大脑活动的最好表征。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17/1304096335-2.jpg

当儿童出生时,他能够使用的唯一的器官就是口、眼睛和体感。尽管他刚一出生便有了视觉的敏感期,但脑科学认为儿童的视觉并没有达到完善,他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但口则不一样,孩子刚出生时就能熟练地使用——口,吃奶。口是他连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最自然通道。

最初儿童仅仅是用口认识手,发展到后面,儿童会用口认识周围所有的一切,什么东西都能放到嘴里感受,这个过程也完成和健全了口的功能。儿童并不是饥饿了,仅仅是想用口来认识外面的世界,直到手被完全地唤醒。手的敏感期到来,又帮助和加快了口的敏感期的发展,直到儿童能够无处不在不停地到处触摸,口的敏感期就这样逐渐过去了。

行走敏感期


第三个敏感期是行走敏感期。这可能是最容易被察觉的一个敏感期,蒙台梭利把这个阶段视为儿童的第二次生命。因为此阶段的到来,等于宣告婴儿阶段的结束,他们即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个体。

大概从9个月开始,孩子便慢慢地进入行走敏感期,这个时间段内,他对走的动作及关于走的行为极其感兴趣,并通过不同的方式重复地练习步行,直到能独立并熟练地行走及完成行走相关的动作时为止,大约持续到2岁左右。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17/13040950H-3.jpg

“儿童行走不同于成人。成人走路是为了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他会以稳健的步伐径直走向目的地。与此相反,儿童行走却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实现他自身创造性的某种东西。他走得很慢,并且用一种没有节奏的步伐,不是去某个最终的目的地。他朝前走,仅仅是因为有个什么东西突然吸引了他。”

细微事物敏感期


儿童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表现在对微小事物的敏感性上。在这一时期,儿童对微小精细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可能会对肉眼几乎极难看见的小昆虫产生兴趣。

为什么儿童会对微小而精细的事物如此感兴趣?他到底想由此发展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

答案是智慧,所谓智慧就是一种辨别事物微小差异的能力。儿童需要借由环境中的微小事物构建对精确与细致的内在认知,为构建抽象思维做间接的预备,这是一个细微而缜密的自然过程。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如果人类的劳动与他们的精神和创造性智慧有关,那么精神和智慧必定是人类存在的支点。”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17/1304105003-4.jpg

孩子的观察在他自己看来,其实也是一种“工作”,一种值得他聚精会神去做的“工作”。但是,一些不了解孩子的成人会在孩子观察某些东西的时候,直接就来打扰他,甚至是阻止他。成人在阻止过程中的训斥、威吓,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扰乱了心智的正常构建。

所以,成人不要强行打扰孩子的这种“观察工作”,完全可以给他一些时间,最后让他自己主动离开。

社会事物敏感期


儿童从2岁半左右就开始去“自我为中心”,将步入社会性敏感期,表现在儿童对社交产生极大兴趣,他们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社会性敏感期的教养,有助于儿童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仪,为将来他们融入社会,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奠定基础。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17/1304102116-5.jpg

成人要不断引导儿童的交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成人不需要过多的主动介入到儿童交往过程中,只需要在他受到挫折时给出建议就好,比如,当他因受到欺负而感到伤心时,可以给予他如何和其他儿童相处的建议,或者可以建议孩子用食物向对方表达好感,化“敌”为友。当孩子受到威胁和欺负时,在精神上给予孩子支持。如果孩子内心足够强大,外在表现就会自信,也能更顺利地度过社会性敏感期。

敏感期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影响其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

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让儿童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