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P即将离去,编程教育路在何方?

网友投稿 2019-09-07 11:33

      NOIP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统一组织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是中国程序设计顶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NOIP自1995年至2018年已举办24次,为中国乃至全球IT业和高新科技领域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今年NOIP即将转身离开。

 

       面对熟悉的NIOP的背影,近日,曾经为NOIP付出过辛勤汗水的学者、前辈以及战斗在NOIP辅导一线的教师纷纷撰文表达对NOIP的纪念。

 

      清晨,收到原江苏省信息学奥赛特派员王晓敏老师《关于NOIP的记忆》一文。文中讲述了NOIP从诞生到今日,20多年间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NOIP的缘起,到1995年第一份试卷,再到历年的简报,记录了几代信息人为编程教育发展奔走、拼搏的历程。这是一段历史,一部教育长卷,更是几代人激情燃烧的岁月。读王老师的文字,内心充满盈盈的感动,特撰短文回复王老师。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谢谢您的E-mail,谢谢您对编程教育的一往情深,对年轻教师的提携,对学生深沉的关爱。

 

    认真学习您的文稿,百感交集。从1995年到今天,整整24年。24年,记录了一代一代计算机学者们对编程教育的辛勤付出,也让我们读到您和无数学者对中国教育深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我是95年接触信息学奥赛的,96年带李睿等一批孩子参加NOIP比赛,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作为辅导老师在孩子们试卷上签字的情景,评委老师们一个点一个点进行数据测试,录入成绩,全部手工。从一名年轻的教师一步一步前行,24年的林林总总皆在眼前,化为无言的感伤、欣慰种种情愫。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已经不再年轻,人生何其之短!其实,行至艰辛处度日如年,人生又是何其之长!

 

    今天,我似乎刚从一名编程小白,学了一些编程算法、数据结构等细枝末节的知识和技能,刚刚对编程教育有了丰富的实践积累和思考,NOIP就此诀别!

 

    最初从编程语言这条“小路”走进计算机科学森林,跨专业的背景让我天然有种“知不足而后勇”的动力,在这片“计算机科学”的林中,我不断寻找通向光明、豁达的“林中路”,编程技术、数学思想、审美、哲学思考,让我不断在具体语言的学习中,转化对这个学科、甚至更大世界的探究热情与思索。编程教育成为我通向世界的一条路,在这一项崭新的写作方法(代码编写)里,思维被锤炼,思想被勃发,人生被丰富。“茶馆式”讨论学习、“小先生制”教学模式一点一点成熟。

 

    很多年来,我和我的伙伴们每周两个晚上的编程训练如生命里的时钟从未停过,寒暑假更是从未停止辗转奔波于各个城市的冬夏令营活动现场。如今,“NOIP”就要转身离开我们了,想必,如我一样的老师都在追问:这项和自己日常教师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生活会被彻底清除吗?信息学奥赛教师何以安身立命?

 

    我想,NOIP虽然要转身,但24年,足以树人,一批一批编程教育的教师成长起来,您等前辈爱心浇筑的学生一茬一茬长成。这不再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不管以何种形式存在,中国编程教育的尖子人才培养的力量不会因此削弱。没有了NOIP,我们会更珍爱自己的身份,更明晰编程教育在今天的意义和价值,更欣慰20多年编程教育坚守的意义。“NOIP”虽然转身,于编程教育而言这未必不是一次重新定位、重新出发的新机遇,让我们从编程教育的“功利”路上回头,深度思考并真正安静地做编程教育。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编程教育已经站到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站在时代的风口“连猪都会飞起来”。编程教育正赶上大时代,NOIP的离去,我们会怀念过去,会彷徨,更需要我们重新构建新的编程教育的结构与意义。也许一扇窗关了,一扇新的大幕正在为我们打开。

 

    路在脚下,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谢谢王老师的E-mail,谢谢王老师。

                  NOIP战线无数小兵中的一员   陆平  2019-9-8上午10:00

《关于NOIP的记忆》一文节选

             关于NOIP的记忆   

             老兵

      近日得知,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简称NOIP)在走过它的24年的路程后,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作为一名曾一直伴随它的经历者,留下了许多关于NOIP的记忆,值得把它写出来。                   

       一、青岛会议

      1993年11月18-22日,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伟大号召发表十周年,中国科协的青少年部在青岛召开了IIP 定点实施单位会议。IIP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信息合作计划”,那是在80年代初,中国科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实施的“青少年计算机教育计划”,1990年在中国选择了这一计划的7个基地。这七个基地分别是:江苏省,福州市,青岛市,杭州市,苏州市,石家庄市以及广州市。会议由当时的中国科协青少年部活动处的程东红副处长主持,还特地邀请了中国计算机学会的陈书楷秘书长与上海“学生计算机世界报”的主编张明先生一同到会。在这次会上,与会者对国内外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模式、实施、内容和经验进行了充分研讨,大家认为青少年计算机普及教育是有层次的,高层次的提高应该来自于基础层次的普及。普及是多层次的,也是根本目的, IOI、NOI竞赛都是手段和形式。不能忘了目的, 但是没有好的手段和形式也难以达到根本目的。

       据此,全体与会者一致商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每年开展一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活动。从1994年启动、从1995年实施,第一届的分区联赛活动指定由江苏承办,为了活动更有统一性,也为了便于协调,同时还确定NOI1995也由江苏一并承办。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909/1133321C5-0.jpg

NOI1995筹备委员会成员(三排最右侧 本文作者 )

二、承办筹备

        因为全国分区联赛这种形式属于首创,对承办来说那是白纸一张,没有任何可以参考或借鉴。为此,一切都要去探索、去研究、去设计,在这长达一年的过程中,以吴文虎教授、李立新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新儿教授(南京大学)、郭嵩山教授(中山大学)等16名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活动专家组成的组织委员会,共同研究确定了分区联赛的竞赛大纲、设计了分区联赛的竞赛形式、商讨了如何编写适合分区联赛的教材、反复讨论确定了分区联赛的命题、实施了对相关选手、辅导老师进行培训等等。为了这一切,为了孩子们,专家们付出了他们的才华、智慧、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与精力,还有他们的宝贵的时间。

三、首届联赛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活动于1995年上半年成功举行,记得当时有近20个省报名参加,约13000人。

      分初赛与复赛二次,统一时间进行。初赛采用卷面形式、复赛则是在初赛的基础上,确定一定比例的选手采用上机编程的形式进行,共收取试卷费每人1.5元(在1996年得到了国家教委与中国科协的批准,每年举办全国数、理、化、计算机、生物五学科全国竞赛。大约从1997年起试卷费调整为每人3元)。复赛先统一发放测试数据,由各省进行评判,再选取前若干名报全国进行追加测评,以确定全国奖项。

      下图为首届分区联赛的普及与提高组初赛试卷: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909/1133323H1-1.jpg

1995年第一届NOIP试题 (多么熟悉的DOS命令……)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