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生学不了编程,来看看这位信奥赛获奖女孩怎么说

网友投稿 2019-04-29 10:50

众所周知,参加信息学奥赛的男生居多,而且大家也存有对程序员的刻板印象,就是认为,这基本都是男生在做的工作,所以很多人认为女生并不适合学习信息学。但我们今天要跟大家讲的这个案例就证明,女生一样可以学习信息学,而且女生参加信息学比赛还有很大的优势

我们现在就看一下因信息学奥赛获奖而保送北京大学的石昊悦同学的自述:

个人竞赛经历:NOIP2011、2012河北省一等奖;NOI2012银牌(最后一名);ACM退役选手,最好成绩拿过金牌(还是最后一名)和一个韩国赛区的第五名。其实感觉女生搞竞赛和男生搞竞赛的体验应当是差不多的吧,那就借此机会开启一下回忆模式好了。(编者注:ACM是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年度性竞赛,始于1970年,是全球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能力竞赛活动中最有影响的一项赛事,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且最负盛名的程序设计竞赛。)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01/1050203Y2-0.jpg

高一开始的时候,大概是单纯出于兴趣和对自己智商的信任,选择了同时学习化学和信息学两门竞赛。然而高一上期末考试考得并不理想,虽然在怀疑的同时对自己的智商还保持着最基本的信任,但是老师、家长好像不信任了,于是被强迫放弃一门竞赛,家长和老师(包括信息竞赛教练)都希望我学化学,然而我又是因为觉得编程好玩留在了信息竞赛组。其实现在想想,因为一次期末考试就放弃,也真是naive得很啊。

接下来一学期是打了鸡血一般地学习,似乎我从那时候到现在的每个春季学期都会打鸡血,在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一有空就去机房刷题,不然就是自习时看黑书想算法(《算法艺术与信息学竞赛》),在机房也从不玩游戏,于是水平突飞猛进。这时候,我做出了又一个出乎老师家长意料的决定:去学文科。我给出的理由是,信息竞赛是要停课准备的,如果没有保送成功,学文科更容易追上班里的进度如果保送成功了,这时候选的文理并没有影响。家长十分不情愿,觉得“学文科找不到工作”,然而在我一再坚持下又同意了。其实我真正的理由是:不想学物理。

接下来是NOIP2011备战期,印象中一切顺利地就拿到了一等奖。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一位比我同时期水平高很多的女选手因为评测环境问题(C++中__int64类型在Linux平台下无法通过编译)错失一等奖,本来她可以拿580分的(满分600分,省一等奖分数线360分,我拿了460分)。我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震惊,接下来就是无奈和后怕。要说就没有一点幸灾乐祸?还真是一点没有,因为当时不断地想象:如果是自己不得不面对这种情况,能不能承受得下来。想了好久我也没能给出答案,尽管现在看来这似乎并不能算什么大挫折。而那位同学凭着她的天赋和努力,拿到了物理竞赛全国金牌和亚太金牌,现在我们是校友,她在大学依然非常优秀。

后来就是停课备战省选和全国赛了。我在NOIP前认真考虑过,要不要拿到省一等奖之后就退出竞赛,安心准备保送生考试。然而不得不说,是那位比我强很多的女选手的失误送我毫无压力地进入了省队CCF规定,每个省省队必须要有一名女生,也就是说省选女生第一名直接进入省队,不论她成绩如何)。后来,2012年河北省的规定是NOIP成绩占总成绩的50%,省选成绩占50%,NOIP积累的巨大优势使我不需要参加4月进行的省选就可以进入省队。面对这样大的诱惑,我选择了留下来赌一回。省选尽管没有发挥正常水平,但仍然拿到了总第9名,没有靠这项照顾女选手的政策就进入了12人的省队。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使用C++,学了很多新的算法,手速也变得特别快,也正是这个时候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第一次怀疑:有的题目就是反应不过来,就是推不出公式。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夏令营,也是考得一塌糊涂,本来应当会做的题目也没做出来,最后当然是空手而归。

然而时间不容我继续怀疑了,转眼间7月份,北京大学举办夏令营。因为早就知道这个夏令营会和20名选手签约直接保送协议,所以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刷了POJ的往年考题;知道会考数学笔试,又做了些高考数学题。去参加夏令营时的心态是志在必得(虽然这样的心态不怎么好)。不过还好发挥正常,大概是第10名左右签约了北大,专业要求是必须学习电子信息科学类。那时候的我一心想去光华管理学院的,不过想着到了大学之后还有希望转专业,就签下了协议。(编者注:POJ是“北京大学程序在线评测系统”(PekingUniversity Online Judge)的缩写,是个提供编程题目的网站

接下来的NOI,梦游了10小时就过去了,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我能把题目做成那个鬼样子。

高三一年的体验就是读了不少闲书,学了学其他编程语言,和一起保送的同学练练ACM,给准备NOIP的同学讲讲题,补了补英语和数学,打打游戏,毫无压力,彻底给自己放一个大假。人生观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发生变化的。高中的竞赛经历让我很感谢我的教练和一起备战的同学们——他们一直都在鼓励我坚持下去。那些日子尽管有点痛苦有点迷茫,但是总归是种难忘的体验。

到了大学,和学姐组女队打ACM,不会训练,完全靠吃老本。顺便凭着自己高中搞信息竞赛的经验,又在两门编程相关的专业课上拿到了满分(北大的满分真不是好拿的,稍不留神就没有了),这也算是信息竞赛的后效。而在一些专业课(比如数学分析)上,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大神们之间的差距,努力了学有所得就好。我开始在这样的大学里体验更多的事情:通过几场讲座发现自己对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喜爱,选修了社会学双学位,听喜欢的老师讲课“过瘾”,泡在图书馆里读过很多喜欢的书,参加过社会实践,加入了自己喜欢的社团,写写诗,认识了很多很多好朋友,不再想转光华,而是认真思考了转历史学系的事情,然而最终还是因为舍不得现在学的专业而作罢。认识我的人,似乎都觉得我的生活过得还算蛮精彩的吧,我也这么觉得。然而这一切,大概都开始于当初那个小姑娘做出的“我要学信息竞赛”的选择,想想也足够神奇。如果没有学信息竞赛,我也应该会顺利地进入文科班。2013年河北高考文综卷子不太对我校的胃口,我大概考不上北大的,或许会考到复旦历史系,依然学习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吧,世界上少了一个理工科学生而已。

最后,不得不说,信息竞赛这个圈子和目前社会的状况基本吻合,就是女生优秀的标准比男生低得多。我在信息竞赛上取得的成绩,放在哪里都不算有多高,但是如果前面加上了个“性别女”,很多人就会另眼相待。其实回想起来,我在整个竞赛历程中好像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生得到过什么好处。而励志的部分,总结起来就是: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就好,尤其是不要因为“性别女”对自己失去信心。去走一条自己的路,总会有精彩等你。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