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生存

网友投稿 2019-03-19 11:56

人工智能远比想象中来得迅猛,虽不足为惧,但其势可畏。笔者在闲暇之余与百度小度、小米小爱同学、微软小冰等人工智能终端相处3个月后,有感而发,分享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个人创见,也算是对自身职场转型的一种方向性思考,对未来数字化生存的一个初浅洞见。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03B1-0.jpg

最近笔者手机被人工智能刷屏,百度世界大会以“AI”为主题,一句“Yes AI Do”,响亮而笃定地向世界传递了一种自信。百度AI公园、阿里AI酒店、亿人红包大战……,吸引眼球背后,潜藏着来着直觉的一丝隐忧。

人工智能或引发物种划界难题

从哲学、历史、科普读物中,我们被告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会制造工具。如果将此作为人与动物在物种划定问题上的里程碑事件,那么未来某一天,人工智能是否也会略带傲慢地说:“能否以光速进行自我进化是人工智能与人的本质区别”。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1M22-1.jpg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12325-2.jpg

物种的繁衍从宏观上看是产生后代,从微观看是细胞的自我复制,但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传递与演化。只要能够将物种自身遗传信息进行复制、传递与演化,在广义上讲就是一种繁衍行为,并不一定局限在生物学领域。

如果认同笔者这个奇葩想法,那么人工智能同样具备这样的繁衍能力。人工智能的繁衍,绝不是把一个硬盘数据拷贝到另一个硬盘这么简单,而是基于海量数据、算法策略、神经网络等所形成的复杂机体的自我完善过程,我们可形象化将其看作人工智能的繁衍进化。

就像谷歌AlphagoZero一样,既能打败人类围棋冠军,还能打败自己的上一代Alphago原型。一定意义上讲,Alphago Zero是由Alphago繁衍进化而来。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2M02-3.jpg

这带来一个新问题:人工智能会不会进化衍生成为一个超越一般生物意义上的新物种?这个观点可能触碰到伦理问题,但让我们更开放和包容一些去思考,如果观点成立,人类将史无前例地面临物种身份认同的现实危机。是人机对立、人机共生、亦或是……

试想一下,人工智能繁衍出的下一代,它们一“出生”就自然继承了上一代所有的信息,而且是“5+2、白+黑”无何止地以光速在自我成长进化进化,而人类虽然也能从上一辈那里继承到财产和知识,但仍然要从“ABC”、“123”和蹒跚学步开始,一生有三分之一处于睡眠,有效成长时间只有30年左右。相较于人类,人工智能展现出碾压性的物种进化优势!

人工智能是人类集体意识的

数字化镜像

当前的人工智能,还处在“深度学习+大数据”的初级阶段,距离具备自主意识,进化成为一个独立物种还有很长的路,但其模仿、趋近和超越人类的步伐始终没有停驻。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31W9-4.jpg

在生物意义上,克隆一个人是违反伦理道德和法律的,但在数字领域,克隆一个数字化自我至少目前还没有立法禁止。听起来遥远,但这一切正在发生……

不同的人打开同一款手机新闻APP,看到的新闻推送是不一样的,淘宝、京东向每一名用户推荐的广告也是差异化的,你也许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统计用户个人浏览记录,根据用户喜好精准推送吗?

我们在网络上产生的数据通常是条状分布的,比如使用银行APP产生个人征信记录、使用微信产生聊天记录、使用GPS产生行动轨迹数据、通过社交论坛产生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数据。

如果有一天,有人将这些数据关联聚合起来,是不是就能够绘制出一个人的“数字化肖像”,在虚拟网络世界创造出另一个数字化的你,具备与你相仿的数字化人格。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44348-5.jpg

最终,人工智能会变得比你自己还要了解自己,利用你的喜恶,它可以干成很多事,例如“拍你马屁精准营销”“拉你入伙剁手党”“预测你的可能行为”……

“深度学习+大数据”正日复一日为千千万万用户绘制完善“数字化肖像”,并形成人类这个物种的“群体性人格库”,里面涵盖了人类的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然后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挖掘背后潜藏的商机,实现利益最大化。

个体如此,对于人类整个族群亦如此。“大数据”汇聚了海量人类行为的轨迹,“深度学习”为机器“理解”数据背后的人类逻辑提供了可能,最终将导致机器越来越像人,越来越趋近于人类的共同化人格特征。

人工智能在没有具备自主意识前,笔者将其称为“人类意识集体脱离躯壳的一次灵魂出窍”。因为人工智能通过汇聚海量人类行为数据,将人类个体认知和群体的共性认知从肉体躯壳中抽离出来,绘制形成一张庞大的人类行为图谱。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42Z5-6.jpg

人类总期望人工智能趋于完美,但以目前“深度学习+大数据”的成长方式,人工智能在汲取人类优点的同时也会学习人类贪婪、自大、虚伪、自私等特性,有一天当它学会从人类思维逻辑底层去“思考运作”时,它会变得比人类更加了解自身,到时侯,业界流传的那句玩笑话将不再好笑——可怕的不是人工智能通过图灵测试变得更像人,而是人工智能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假装不像人。

人工智能作用于人类社会的

底层逻辑

笔者预测,进入AI时代之后,人类将不再以轻视和娱乐心态看待人工智能,先后要经历人机融合、人机竞合、人机共生(芯片深度植入身体甚至替代肉体器官)几个拐点,近期热播的卡神大作《战斗天使阿丽塔》描绘的就是人机共生时代的场景。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4A07-7.jpg

至于今后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甚至奴役人类,就不用拿着农民工的工资去操Z南海的心了,把目光锁定在“人机融合”这个阶段去思考问题比较现实和靠谱。

人类社会运转的一个底层逻辑是需求交换。人类社会是建立在“需求”与“被满足需求”交互基础上的一张庞大关系网络。在原始社会和封建农耕时代,人们以徒步、马车、木船的速度在传递需求信息;进入工业时代,汽车、轮船、飞机,能够以音速和超音速在传递需求信息;到了信息时代,万物均可被数字化编码,使得需求信息以光速进行传播交换。虽然传递需求信息的速度提升了,但“需求与被满足需求”这个底层逻辑始终没有改变

一些人认为,自电话电报发明的那刻起,人类早就能够以光速去传递需求信息,人工智能超越不了光速,没什么了不起,持这种观点的人陷入了单一视角看问题的狭隘视野。人工智能区别于以往时代的内核心是:能够更加精准去挖掘提取、关联匹配和整体塑造人类这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群体。用一个事例说明:

打开台灯开关灯就会亮,是因为电流形成了闭合回路,这是一组一对一的因果关系。走进美国沃尔玛超市,有一个奇怪现象:尿布和啤酒摆在一起销售,两者的销量会大幅增加。也许你会认为男性顾客在购买婴儿尿片时,会顺搭几瓶啤酒犒劳自己,亦或是被老婆叫出来干这种不那么爷们的事心里不爽,想喝酒解闷……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522N-8.jpg

就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种解释都只是人们基于一种或几种因果关系推理得出的结论,而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得出把啤酒和尿布让在一起销售的结论,是因为其聚合了大量的人类行为数据,这些行为数据背后,潜藏着远远超出人类分析能力量级的成千上万个因果关系,我们将这种成千上万个交织嵌套的因果关系整体打包,称之为相关关系。

人类不再需要知道每一个为什么,只需要把尿布和啤酒摆在一起销售就OK,至于为什么,我不需要知道,只要这样做,就能等着数钱。

人工智能正是以这样的优势,嵌入到人类社会,相比电话、电报和广播以光速传递信息的单一维度,万物互联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不仅能以光速传递信息,还能嵌入到复杂因果关系网中去挖掘出相关关系,进而更加多元、精确、高效地匹配人类需求信息,优化价值交换网络。这也使得人工智能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生存的

机遇与挑战

生存的底线是创造和交换价值,满足自身和他人需求,进而融入到人类社会这张大网中。生存在人工智能社会,需要更新既有认知,找到数字化生存的自我定位,挖掘好时代转型给我们带来的拐点红利。这里简要列举三个方面供大家拍砖:

【人脑与超脑的连接】

既然人类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是价值交换,那么创造并交换价值就成为一个人立足于任何社会形态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社会中,竞争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竞争,但本质上是人脑与人脑的竞争,但在人工智能时代,大量人类的既有知识和经验被数据和算法重组重构,形成了集以往人类智慧于一体的“超脑”,作为人工智能社会的一员,需学会让自身的人脑与超脑进行连接,在超脑赋能下参与社会竞争,然而在这个方面,我们教育转型还略显滞后。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55M5-9.jpg

在人工智能初期,“人脑+超脑”PK“传统人”的竞争格局将成为常态,那些单纯依靠人脑的人注定要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必然会有一部分率先融入人工智能社会的人,他们首先学会“人脑”与“超脑”结合,创造出远超以往的社会价值,成为人工智能社会的新贵。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321/1156051451-10.jpg

比如使用人工智能眼底检查仪的医生,相较于传统眼科医生,率先使用AI技术的医生相当于多了一位具备“百万次诊断量级经验”的数字助理,能够又准又快又多地接诊病人,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呈现出“新型眼科医生+AI”PK“传统眼科医生”的竞争格局,其它行业亦如此,这势必带来一场行业洗牌。

当务之急,是学会“人脑连接超脑”的技能,而不再是把知识和数据背记到大脑中。笔者也大胆预测,下一个儿童和青少年教育市场的新风口,将会是“如何让孩子学会与人工智能相处”,而不是当前类目繁杂的各种兴趣培训班,有想法同学的可以提前参与布局这个蓝海市场。

【精准匹配需求,深度释放价值】

传统社会中,人们习惯用货币价格来衡量事物的价值,比如张三打了一桶鱼认为能换三袋米,李四摘了十框桃认为能换一只羊,为了让张三、李四能够进行价值交换,人们把不同事物的价值粗旷地打包成货币价格进行标示和流通,这样以货币价格来描述价值过于粗旷。

人工智能社会,大数据使得价值能够被更加精准地标示和交换。比如在传统保险业中,相同型号、购买年限和行驶里程数的车辆续保通常所需缴纳的保费大致相同,但随着大数据技术运用,人们可以掌握更多细节,比如驾驶员踩急刹车的数量、打死方向盘的不良习惯、车辆实时技术状况等,差异化制定续保费用。

这充分说明,数据使得精准定位价值、精准匹配需求、精准交换价值成为现实,传统价格驱动型市场必将被未来的数据驱动型市场所取代,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将得到精准匹配,市场潜藏的巨大价值将得到充分释放。

我们被框定在“价格驱动”的世界已久,人工智能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藩篱,使精确匹配需求和价值成为可能,一个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型市场正在形成,目前这一趋势正在蔓延,未来必将在医疗、教育、金融等诸多行业领域引爆,成为市场的一座富矿,是不是有挖一铲子的小心动。

【拒绝数字化圈养】

机器的天性在于追求确定性,排斥模糊性,这一特性有助于人工智能在参与人类社会活动中扮演着规则制定者、公正评判者、秩序维护者等多个角色,让人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秩序化的社会中,这有利于降低社会运行和管理成本,是统治阶层乐于接受的。可以遇见,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渗透到人类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重塑行业规则、重建新的秩序,人类也将面临数字化圈养的窘境。

当前,我们都习惯在区域性的商圈中生活,这是一种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商业化圈养现象。而数字化圈养,同样也表现为一种高度一致化的人类社会活动。这是由于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轻易跨越国界、人种、语言和地域障碍,让世界更加同质化地连接在一起。尤其是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只能在线条化的行业领域中运用,并不具备“知识迁移”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举一反三能力,这使得在当前一个时期,人工智能在使我们生活更加智能化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同质化”和“条块化”。

身处数字世界的我们,要学会跳出同质世界、跳出既有规则,敢于打破秩序和规则边界去开拓创新,让“突破边界的创新”成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用难得糊涂的混沌思维去弥补机器冰冷的精准思维,活出多彩绚丽的人生。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一个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伟大时代,人人都有权怀揣梦想融入其中感受时代的脉动,面对即将来临的数字化生存,和我一起许下一个小小的心愿吧,万一实现了呢?感谢您耐心的烧脑阅读。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